通讯信息首页 频道列表 分享好友

技术驱动:5G时代影像传播的势态研判

2022-04-24 13:23233120
每个时代技术的革新总能给予传播新的灵感。中国5G的正式商用,将开启万物皆媒的新纪元,推动“界面化生存”新时代的到来。概而论之,5G将垂直作用于视频影像传播领域,媒体和用户将愈发依赖屏幕,正所谓万物皆媒的前提便是万物皆屏。就目前我国的实践经验来看,5G时代的影像传播在超高清影像传输、虚拟影像体验、云端影像模式等方面呈现出纷繁多样的发展势态。
 需求涌现:超高清影像的高效传输
  5G网络高速率、低时延、大带宽等技术特性为超高清视频的实时、高效传输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相较于过往,5G传输影像在质量、耗时、体验等层面皆不可同日而语,真正地做到了无远弗届。媒介技术的发展让客观物理距离对传播形态的影响降到最低值,当前5G网络的加持使影像传播能够开辟出更为丰富的创新发展领域。
  2019年3月,工信部等部门印发的《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明确指出:按照“4K先行,兼顾8K”的总体技术路线,大力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和相关领域的应用。同时,探索5G应用于超高清视频传输,实现超高清视频业务与5G的协同发展。目前,5G技术与4K、8K超高清视频结合使用的场景不断涌现,广泛分布于各类大型赛事与活动的直播。
  从用户个人体验出发,5G赋能后的超高清视频传输所带来的不单是流畅、清晰、逼真的直观感受,更是对用户观影行为与观看感受的彻底革新。5G时代的超高清视频传输重构了人与人交流的空间,打破了观看场景的壁垒,解除了过往固定场景的束缚,观看行为更趋于移动化。其中,直播视频业务备受关注,用户将彻底摆脱固网的限制,凭借“在场”或“不在场”的开关,实现跨时空的连接自由,犹如享用一场流动的可见可感的“自助盛宴”。此外,5G网络加持的超高清视频中,非言语要素愈加齐全与清晰,具有较高交互性与丰富性。非言语社交有利于塑造“无缺席感的共在感”,促成身体的虚拟连接与共生情绪体验,带来近似面对面却又区别于面对面交流的新感受,一定程度上对人际传播中的亲密感起到积极作用。
感知重塑:人性化趋势的沉浸体验
  VR/AR作为近景现实、感知交互、渲染处理、网络传输等新技术的集成产物,能够营造出介于弱化现实和强化虚拟之间的第三场景,消弭空间的隔阂感,呈现媒介景观的魅力,进而满足用户对于沉浸式体验的诉求。5G时代,VR/AR将成为以数字影像为技术手段的连接人和万物的关键入口之一,也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身临其境的业务体验,促进人类交互方式的再次升级。总体来看,5G+VR/AR的推广应用将为网民的社交娱乐提供坚实支撑,同时更有助推网络强国建设的现实意义。
  依托5G网络,VR/AR影像业务发展中现存的“眩晕感、设备移动效能低、渲染速率有限”等短板将得到有效改善。就当前的VR/AR影像实践而言,兼有设备移动化和技术人性化的双重发展态势。一方面,VR/AR业务正在从固定场景、固定接入的使用方式,向移动场景、无线接入的使用方式过渡。在此过程中,设备移动化所带来的特殊感官效果将成为吸引用户的要素之一。另一方面,VR/AR业务的发展中呈现出装置技术化逐步向人性化过渡的趋势。
  所谓人性化趋势,即技术的发展愈发趋于人性化,且符合人类自身需求。换言之,技术革新与媒介发展将更加注重为人服务的本位。二者的进步并不是为了取代人类自身对外部信息的感知、接受能力,而更是一种对人体感官的弥补与延伸。
 模式变革:资源聚合共享
  以采集、存储、编辑、分发为逻辑的影像工业范式正在被打破。以云电视、云直播为代表的一批基于5G云端体系打造的新兴媒介产品迅速涌入用户的日常生活,为人们的云端化生活提供了物理条件,也提供了更大限度的便捷性与全新的“媒体可供性”。这类媒介产品通常由智能AI传感器将采集的影像经5G网络上传至云端,并在云端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完成视频分类、剪辑以及数字特效合成的任务,随后又通过5G终端实现大规模分发,以供用户使用云端资源,实现了分发的高度可及性,且在连接广度上实现新的突破。
  在5G技术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下,云端资源服务模式也迎来了全新的共享场景与共创模式。其核心理念在于带动个体移动设备间的合作,以实现资源聚合,让更广泛的云端资源成为可能,以此推动移动领域新业务的发展。譬如,敦煌壁画与藏经洞文献依靠云端实现了数字化影像资源的稳定存储,开启国内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纪元。可以说,在资源更灵活、更开放的时代,影像的传播终会摆脱束缚,并将云端化、多元化、数字化等优势特征纳入用户影视体验的内涵范畴。
  从4G到5G的跨越,是一种延续历史、承载当下,更指向未来的创新力量。5G时代的影像传播创新发展绝不是简单的媒介技术和媒介形态的更迭与演进,而是人与技术相互协调融合的新兴势态。未来,影视传播在提高内容质量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技术赋能,推陈出新,不断满足新时代的用户诉求。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李亘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