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信息首页 频道列表 分享好友

从代工到造车,立讯精密患上果链“焦虑症”

2022-02-21 09:47236920

01立讯精密被迫“换道”

智能电动汽车是继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之后,全球最大的结构性机会,赛道规模甚至高达几十万亿甚至更大。在这样的认知之下,国内外的互联网巨头都开始下场造车,不做智能汽车,反而成了异类。只不过,各自的实现路径并不相同。

立讯精密下场造车,自然有上述市场前景因素,但同时,其也有着外人皆知的难言之隐。在2021年3月12日,苹果单方面与欧菲光终止了合作,在此之前,苹果始终是欧菲光的最大客户。终止合作之后,欧菲光的业绩急速下滑,2021年全年亏损将会达到19-27亿,市值累计蒸发300多亿。

然而,与此毫不相关的立讯精密也遭遇了牵连,股价出现波动。而在最近的2月7日,美国政府将33家中国实体列入商务部“未经核实名单”(Unverified List),立讯不在此列,但仍然盘中跌停。

这实际上显示了立讯精密与苹果公司的深度绑定,已经引起了外界的担忧。

在2017年拿下AirPods整机代工后,时至今日,立讯精密已经成为AirPods最大的制造商。第一大客户(通常认为是苹果)在立讯营收中占据70%的份额。现在,立讯精密业务构成中,消费性电子占了88%,这其中包括AirPods制造、Apple Watch、 Magsafe组装业务,还有iPhone12马达等零部件。

能够拿下苹果如此多的订单,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立讯精密的肯下血本。2011年,立讯精密通过收购昆山联滔电子60%的股权,一举切入了苹果供应链,此后又利用苹果和富士康相互牵制的角力,围绕苹果产品展开多次收购,这也让立讯精密的负债率飙升了40%。

2010年之后的黄金10年,立讯精密与苹果的绑定愈发深入,这让其享受果链龙头光环的同时,也越来越感受到威胁。2020年底,苹果的核心供应商之一安费诺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指控立讯精密及子公司东莞立讯精密等5家企业的产品侵犯其专利权;2021年1月,美国ITC决定对立讯精密发起“337调查”。

每一次风声鹤唳,立讯精密都要跟着担惊受怕,而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自身的技术壁垒不够强大,可替代性太强。立讯精密当然知道这一点,为了增加不可替代性,立讯精密从2017年开始逐年大幅增加研发费用,2017年只2021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分别达到15.42亿、25.15亿、43.76亿、57.45亿和48.01亿。

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一投入并未给立讯精密带来正向的反馈。2021年第三季度,立讯精密营收329亿元,继续保持增长,但是归母净利润为16亿元,同比下降25.28%,环比下降8.01%;扣非净利润为14.7亿元,同比下降21.4%,近年来,其净利润一直不可避免呈下滑趋势。

这样的状况自2021年上半年就已开始,除了汽车业务,立讯精密几大业务板块的毛利率出现同步下滑,同时扣非净利润增长 7.87% ,与大于 30% 的营收增长不匹配。也就是说,立讯精密可以看做是“增收不增利”,收入并未有效转化为利润。

而反观技术壁垒更强的其他果链企业,则没有这样的担忧。

2021年上半年,立讯精密消费性电子毛利率仅为15.78% ,同比之下,进入苹果产业链、为 iPhone 13 镜头的舜宇光学的整体毛利率达 24.9% ,其中手机镜头等光学零件毛利率常年维持在 40% 左右,主要是因为具有更高的技术壁垒。

这样的事实,再次证明了简单的代工没有未来。

因此,这一次立讯精密决心将所有筹码押向智能汽车。财报显示,2020年立讯精密实现销售收入925.01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72.25亿元。而此次收购奇瑞的股权就一次性投入了100亿元左右,超过了立讯精密2020年整年的归母净利润,决心之强可见一斑。

« 上一页 2/4 下一页 »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