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信息首页 频道列表 分享好友

5G“小基站”集采开启 引爆新一轮设备商争夺战

2022-01-23 22:00387200
来源:中国经营报
  原标题 5G“小基站”集采开启 引爆新一轮设备商争夺战
  本报记者 谭伦 北京报道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我国已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达到142.5万个,全国所有地级市城区、超过97%的县城城区和40%的乡镇镇区实现5G网络覆盖。业内广泛认为,随着5G室外连续覆盖基本完成,运营商会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在细分场景的覆盖与建设,而这也意味着5G小基站将成为接下来5G建设的主角。
  2022年1月10日,中国电信在官网发布了《2022年5G扩展型小基站设备技术测试公告》,决定启动2022年中国电信5G扩展型小基站设备技术测试,测试结果将用于中国电信2022年5G扩展型小基站产品集中采购环节。
  公开资料显示,5G无线基站主要包括宏基站、微基站、皮基站和飞基站四种,除宏基站外,微基站、皮基站与飞基站一般被业内统称为小基站,前者体积较大,主要解决室外的远距离连续覆盖,而后者体积较小,部署灵活,常见于机场、火车站、体育场等局部场景中。目前出现在主流报道的5G基站一般为宏基站。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多位运营商人士处了解到,从2021年开始,三大运营商都在积极筹备5G小基站的集采工作。“从建设周期看,一般要等到宏基站覆盖基本完成,小站集采才会开始。”其中一位人士向记者表示,而今明两年就处在这一转变的节点。
  起量之年
  将5G小基站推上前台的最大动力,源自愈加精细化的室内覆盖需求。据GSA联合华为推出的《室内5G场景化白皮书》指出,自2020年开始,随着运营商室内外基站建设的加速,未来5G将有超过80%的流量会发生在室内。
  “相比4G,5G采用了更高频段,这也意味着5G波长短、衍射力弱,因而在室内穿透信号不好,而小基站可以填补这一短板。”C114通信网主编周桂军告诉记者,小基站功率一般在50mW~5W,覆盖范围为10米至200米,并在频率选择上更灵活,不仅能使用国家许可的合法频段,也能配合WiFi进行接入。
  周桂军表示,更重要的在于,小基站不仅能用于增强室内网络覆盖能力,也能与边缘计算等技术相结合,为垂直行业提供更好的服务能力,尤其是在以工业互联网场景为主的业务中,上行传输占比很大,会对5G小基站需求更加旺盛。
  公开报道显示,在2021年信通院测试的5G基站产品中,小基站已经占到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相比4G时代有了很大提高。
“目前5G的to B行业应用里面很多用的都是小基站,所以我觉得2022年应该是一个逐渐起量的过程,到2023年则会更多。”Strategy Analytics无线运营商战略高级分析师杨光向记者表示,运营商在行业应用方案中使用小基站大概率会是一个逐渐替代的过程,除了成本原因外,主要原因在于运营商需要对产品提前进行测试,并观察一段时期,因而这一过程不会太快。
据市研机构SCF统计,预计到2025年,仅全球企业网小基站一块,需求量便将增加至550万台。而在中国市场,5G小基站的数量也预计会达到数千万数量级。在此推动下,前沿科技研究机构ABI research预测,2021 年全球室内小基站市场规模将达18亿美元;市场研究公司Dell‘Oro 则预测,未来5年全球小基站市场规模将达到250亿美元。
 
  长期博弈
  伴随运营商在5G小基站领域的集采推进,市场蛋糕将如何在下游设备厂商中进行分配,成为新的关注焦点。
  据记者了解,与4G类似,目前5G小基站的制造商仍以传统设备商巨头为主,华为、中兴通讯、爱立信、诺基亚都推出了专属的小基站产品,其中华为的Lampsite与中兴通讯的Qcell皆是国产小基站中非常成熟的品牌,占据了竞争力最强的第一梯队。
  而在中游梯队中,新华三、京信、锐捷等中小设备厂商也在小基站领域进行了长期的投入,并在运营商市场积累了一定交付经验与口碑。此外,许多新晋厂商也在进入市场,形成多厂家竞争的态势。
  “从产品的技术可靠性、稳定性以及售后维护角度考虑,华为、中兴通讯毫无疑问会是运营商的首选。”杨光告诉记者,但由于华为、中兴通讯的产品都是自研,耗费了较高的研发成本,因此在价格上也会高出不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运营商的选择策略。
  公开资料显示,除华为、中兴通讯采用自研而未公开产品方案外,传统国内小基站产品大多使用英特尔x86服务器配加速卡的架构搭配,因此在成本与价格上具备较大优势。
  不过,周桂军则认为,虽然价格相对便宜,但中游梯队厂商的产品功能相对单一,系统软件上也不如华为、中兴通讯等大型设备商的产品完备,售后维护也有不小差距。“对于看重稳定性与售后的运营商而言,这会是不小的缺点。”周桂军指出。
  电信分析师付亮也表示,在短期内,预计运营商在5G小基站前期的采购策略预计仍沿用既有方案,即以华为、中兴通讯为主,同时空出部分市场给新兴厂商。
  “如果新兴厂商能在产品上逐步站稳市场,获得运营商信任,那后期采购的份额可能会逐步增加,毕竟成本优势摆在那儿。”付亮表示。
  记者注意到,以京信为例,仅2020年便曾完成三大运营商的31个5G扩展皮基站试点项目,并在近两年多次参加过中国移动、中国联通5G小基站测试,成为业内看好中小厂商前景的凭证之一。
  此外,目前三大运营商正在积极探索5G时代以白盒小基站等低成本实现室内覆盖的解决方案,而后者都是以中小厂商的开源小站产品为基础,能根据室分场景的流量变化而更加灵活快捷地按需部署,这也进一步提高市场对于了中小厂商的预期。
  “在5G小基站领域,前期份额结构可能会跟5G宏基站类似,但随着行业应用的深入,5G小基站的需求量一定会大幅增加,到时5G小基站的竞争可能才会变得激烈。”杨光表示。
  挑战犹存
  虽然前景向好,5G小基站的商用部署仍面临诸多挑战。
  产业链发展失衡是摆在5G小基站产业面前的首要问题。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张俪此前在5G小基站产业会议上指出,当前5G小基站产业链上下游发展不均衡,呈现“中间厚、两头薄”的橄榄球形特点,产业资源大多集中在中游的系统和设备集成商身上,芯片产业投入较少、方案较为单一。
  据记者了解,5G小基站产业链上游以天线、射频器件,芯片、光模块和光纤光缆等供应商为主,中游以设备商与集成商为主,下游以应用场景为主。其中,芯片决定了5G小基站产品的核心性能,也是技术价值与成本最高的元件。
  “基站芯片对可靠性要求很高,从研发、测试到商用的时间周期很长。”周桂军向记者表示,尤其是5G小基站芯片,需要使用专用主控芯片,这使得开发难度和成本都更高。
  截至目前,全球5G小基站芯片市场基本由英特尔、恩智浦和高通三大巨头领衔并把持,三家使用的FPGA、ARM多核架构和ASIC(集成电路)芯片也是目前主流的三条技术路线。
  在国内,目前仅有华为、中兴通讯具备自研5G小基站芯片的能力,而大多数中小厂商仍然使用英特尔的方案。在当前推动信创的背景下,国产芯片厂商加快自研将成为5G小基站产业亟须解决的痛点。
  同时,张俪指出,5G小基站部分产品本身有待优化,成熟度有待提升。尤其是对于小基站厂商,应增强售后交付能力、提升运维能力,从而提供更具市场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此外,5G小基站在整体成本及功耗等方面仍需进一步优化。据记者了解,当前5G小基站价格通常为5万~10万元,而5G宏基站的均价约为15万~20万元,相比之下,前者的价格优势并不明显,这将会在随后部署中拉低运营商的投资意愿。
  “总得来看,目前5G小基站产业仍处在发展初期,前景光明,但道路漫长,需要解决技术、成本、性能三大问题。”杨光表示,随着5G应用的深入,5G小基站的商业模式会逐步清晰,目前的很多问题都有望得到解决,而届时产业也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