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软件行业,成都又有新动作。
红星新闻18日从成都市经信局官网获悉,《成都市推进建设“程序员之家”工作方案(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正公开征求意见。
其中提到,到2025年,成都拟建成10个“程序员之家”,且专用于“程序员之家”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筑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程序员之家”促进聚集从业人员超过25万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在成都打造一批“程序员之家”为特色化标识的软件产业“微型生态圈”。
分综合型、特色型建设
最高补贴500万元、300万元
《征求意见稿》提到,打造“程序员之家”,成都拟采用“政府引导、市区共建,行业主导、特色发展,因地制宜、分类建设”模式,鼓励专业园区运营主体、社会组织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事业单位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
其中,政府引导、市区共建是指市级引导、区(市)县支持,共同打造以“程序员之家”为引领的软件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建设周期原则上为2年,平台建设采用“赛马”方式组织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程序员之家”由社会组织或企业事业单位作为建设主体,拟优先支持具有良好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联合体投资建设。综合型“程序员之家”涉及的关键软件领域不少于2项,涵盖的细分领域不少于5个;特色型“程序员之家”涉及关键软件领域不少于1项,或涵盖的细分领域不少于3个。
结合区(市)县和产业功能区产业发展基础,成都还拟鼓励基础条件较好、发展预期清晰的区域建设综合型“程序员之家”,支持有积极性的区域建设特色型“程序员之家”。综合型“程序员之家”从业人员不少于4万人,特色型“程序员之家”不少于2万人。
据悉,成都拟按照实际投入50%的比例,对综合型“程序员之家”给予不超过500万元、对特色型“程序员之家”给予不超过300万元的资金奖励。由市经信局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程序员之家”评选管理办法。
▲“程序员之家”建设推进体系架构图
以人为核心
加强医疗、教育等保障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
“程序员之家”的核心是人。
在宜居环境方面,成都特别关注教育、医疗、安居、生活服务四个板块,包括拟提升“程序员之家”区域范围的学位供给水平,积极探索创新适合程序员家庭需要的幼儿园、普通小学、初中延时服务及假期托管服务,并加强“程序员之家”区域范围内及周边商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人才公寓等各类住房的规划建设和供给。
在宜业环境方面,新型基础设施、金融服务平台、公共服务活动、产业孵化载体、专业促进机构等则是关键词。
比如,《征求意见稿》提到,成都拟推动在“程序员之家”区域范围内加快布局5G网络、千兆光纤网络、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展示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跨尺度矢量光场时空调控验证装置、超算中心等创新基础设施,以及新能源充电桩、加氢站、TOD项目等融合基础设施。
根据《征求意见稿》,成都拟构建满足软件人才需求的一流宜居环境和宜业环境,实施“加强教育服务保障”“加强医疗服务保障”等专项任务,建成一批由专业化机构领衔建设,名园、名人、名企、名品、名校、名会、名展、名赛“八名”要素显著聚集的“程序员之家”。
支持5大关键领域14个细分领域
打造软件产业“微型生态圈”
值得注意的是,“程序员之家”支持的产业领域相当广泛,包括——
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大型行业应用软件、新兴平台软件5大关键软件领域;
网络信息安全、数字文创、工业软件、集成电路设计、智慧旅游、车联网、地理信息、工业电商、智能服务、跨境电商、智能物流、智慧康养、工业APP、大数据等14个细分领域。
《征求意见稿》提到,成都要打造一批软件产业“微型生态圈”。
比如,要引育一批软件产业高端人才,包括强化“蓉漂计划”“蓉贝计划”实施成效,发挥好区(市)县人才政策的配套作用,鼓励“程序员之家”所在区域与高等院校合作共建国家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等。
打造“程序员之家”,成都还关注软件产业集群园区、关键软件骨干企业、特色知名软件产品的打造。
在园区方面,成都提出拟在“程序员之家”区域内布局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等专业集群或载体。
在骨干企业方面,成都则提到要围绕操作系统、数据库、嵌入式软件、大型行业应用软件、新兴平台软件、工业软件、鲲鹏生态和未来汽车业务等领域,在“程序员之家”区域内引进培育一批中国软件业务收入百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竞争力百强、国家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承担关键软件核心技术攻关工程企业等骨干型软件企业。
《征求意见稿》还提出,成都拟在“程序员之家”内培育并发布一批省级、市级“首版次”软件产品,一批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人工智能软件等制造业单项冠军软件产品,一批在细分市场占有率位于全省前3位,且在国内细分行业中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软件产品。
此外,成都还拟在“程序员之家”区域内打造并推出一批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人工智能、工业软件、大型行业应用等领域的融合应用示范标杆,建设一批国家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应用项目、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