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未来两三年内,整个行业会到拐点时刻。
目前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出现产业过热、恶性竞争的苗头,预计国家很可能会减少双积分的激励,各地也可能会将新能源车视同油车进行限行。到时新能源车企和电池企业都将面临大考。
宁德时代一身功夫是否可以单挑行业?
既然行业增长有天花板,那么宁德获得高增长的另一个可选路径,就是保持足够的强势,形成电池的绝对老大,制约上游和下游,这就需要想办法维持或提高市场占有率(目前为 50%)。
在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宁德的竞争壁垒得足够高,才能实现这样的结果。
宁德之所以现在能成为国内的龙头,占据国内一半的市场份额,答案在于,宁德在研发、生产工艺、供应链、生产规模这四个环节的每个环节都做得很好。
先看研发能力
动力电池的研发主要目的是做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因为新电池出来会明显降低成本,导致老产能被大量淘汰。这在太阳能板行业已经被多次验证。
目前宁德时代的研发进度领先,同时体现在对高性能电池 811 和低成本钠电池的研发上。
宁德在 811 电池方面的研发处于行业前沿位置。只是目前,811 的单体能量密度很高,但因为高温非常容易炸,所以加了非常多的安全措施,导致其系统的能量密度不高。同时,宁德 811 的成本高出 5 系电池 3-5%。如果以上问题解决,811 可以比 523 将成本降低 6% 左右。
而宁德近期发布的钠电池,其实是磷酸铁锂的替代产品。磷酸铁锂的理论上限已经达到,能量密度无法提高。宁德早于比亚迪推出钠电池,其实很有争抢下一代电池标准的意思。毕竟动力电池需要一个产业链去配套,谁能影响整个产业链的投资方向,谁的新电池就占据先机。
综合来看,宁德在未来产品布局方面投了很多钱,申请专利数量超过了韩国公司,其积累的研发优势能保证它继续领先一段时间。
再看生产工艺
宁德时代的生产工艺一直是业界领先。
宁德比较早就接到了宝马订单,世界一流主机厂会对供应商提出对生产工艺的要求,同时帮宁德梳理生产工艺,帮宁德打下很好的基础。
但生产工艺的优势,并不足以保证宁德往后的胜算。
其三看供应链优势
动力电池的核心基础材料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除了膜以外其他三项在宁德崛起的时候其实国产化率已经很高了。
宁德在上游布局了很多,参股了很多锂矿,控股了电解液公司,提高了核心用材成本的可控性。
但即便强如宁德时代,在大宗商品面前,其实没有定价权。
目前来看,宁德在锂矿资源的布局并不足够满足它未来扩产的需求;另一方面,宁德真正控股的只有一家,参股的话价格并不会有太多优惠,但稳定性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