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信息首页 频道列表 分享好友

郑永年:大学的未来在哪里?

2021-07-29 15:21326140

社会形态正在发生变化

马克思根据统治者的主体把人类社会分成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但这种分类方法更多地是反映了欧洲社会的发展,并且在马克思之后,马克思所构想的未来社会形态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也在面临变革,各种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不断修正马克思的理论。不管如何,我们可以把迄今为止的社会分成三类,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西方知识界开始讨论所谓的“后工业社会”。但“后工业社会”的概念并不很精确,人们感觉到很多社会现象(尤其是价值观方面)和工业社会不同了,但这些不同还不足以“拼”成一个社会形态。但现在很清楚了,那就是“信息社会”。相应地,从文明的角度看,人类社会迄今已经经历了两个大的文明阶段,即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现在已经进入第三个文明阶段,即信息文明。

第一类是农业社会,这种社会形态涵盖了马克思所说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当然,从技术的视角,这里面还可以细分。农业社会的主要特征就是拥有自然的多元性和多样性。这种多元性和多样性是“造物主”赋予的,自然生成的,没人去干扰。农业社会的这种状态类似于中国老子所说的“无为”形态。漫长的农业社会产生过两种主要政治方式。第一,地方化和封建化的统治方式,或者分散治理。从原始部落到各种小王国都是如此。第二,帝国形式,包括诸如罗马帝国和秦汉帝国等。但帝国只是一种形式,帝国之内大都是“统而不治”。因为技术手段有限,农业社会的多元性和多样性一直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人们过着“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生活,多元性和多样性没有被“发现”出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什么帮助。

就知识来说,农业社会的人们还没有把“人”视为是可以和自然分离开来的主体,更多的是把“人”视为是“自然”。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道家哲学提倡“人与自然”的一体化就是这种哲学思考。道家哲学也不主张“人”对自然进行干预,而是作为自然的一部分而生存,“顺其自然”。《老子》反对教育,提倡“愚民”。这倒不是意味着《老子》真的是要使得老百姓变得愚昧,而是强调不要任何干预,让民处于一种自然状态。这种态度也表现在国家的行为上。尽管中国传统也有很多国家工程,尤其是“水利工程”,但这些工程很难说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案例。马克思称中国社会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典范,即国家干预自然导向专制的典范。现在看来,马克思还是从近代欧洲的观点来看中国的。所有中国的水利工程都是“顺其自然”的典范。“大禹治水”就是顺着“水”的自然规律进行的。中国传统数千年的变化大都是自然的变化,而非人为的变化。换句话说,多元性和多样性在变化,但是是自然的变化。

第二种社会形态是近代以来的工业社会。与农业社会分散化的生产活动相比较,所有工业社会的生产活动表现为集中化;相应地,人类社会的思想活动和政治活动也趋于集中化。人类开始“干预”自然,进入孔子所说的“人为”社会。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强调教育对老百姓文明化的作用。孔子因此和《老子》区分开来。把“人”区分为受过教育的“文明人”与没有受过教育的“野蛮人”意味着在孔子那里,文明是“人为”的结果,也即脱离《老子》所强调的“自然状态”的结果。

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工业化已经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尽管我们今天已经迈入了信息社会,但今天人们所见的文明则是工业文明,并且信息社会也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之上的。

工业社会的主要特征就是“发现”多元性和多样性,并用各种技术手段把多元性和多样性呈现出来,为人类社会造福。就知识来说,多元性和多样性的“发现”是科学知识发展的结果。欧洲文艺复兴开启了人类追求科学知识的过程,最终表现为英国培根和法国笛卡尔所代表的两种知识类型,之后德国的康德又把培根和笛卡尔两种方法整合起来。整个工业时代的知识体系与这三个人不可分割。

现在我们已经步入到了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主要特点是高度集中,所有的活动的高度集中,不管是政治活动(与权力相关)、经济活动(与财富相关)和社会活动(与文化习惯相关)。尽管人们还在进行制度之争,即所谓的“民主”与“非民主”政体的差别,但实际上,这种争论并无多大的实质意义,因为所谓的差异只是一个程度不同而已,所有政体的本质都是“集中”。

在信息社会,人类正在行使自身拥有的“消灭”多元性和多样性的权力,导致多元性和多样的快速消失。尽管信息社会是工业社会发展的结果,但信息社会因为消灭着工业社会所“发现”的多样性和多元性,信息社会最终不仅会促成人类社会创造和创新能力的消失,而且也会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的性质,使人类社会的“人性”越来越稀薄,最终走向消亡。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所著的《未来简史:从智人到神人》尽管具有科幻色彩,但这种科幻正在以最快的速度成为现实。人类以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试图创造自己的“造物主”,结果成功了。成功的结果便是自然“造物主”的消失,迄今为止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类社会”的消失,而“新兴人类”正在崛起。

这种社会形态正在发生。就其本质来说,信息社会就是编码社会或者编程社会(coded society)。说得形象一点,人们也可以把这种社会称之为“羊群社会”。在内蒙古大草原,不难发现这种羊群社会:这个社会有三部分角色组成,即牧羊人,牧羊狗和羊群。在羊群社会,大部分的羊会随大流,它们毫无方向感,因为它们处于群体之中,不可能也不被容许有方向感,领头羊走向哪里,它们就跟到哪里;只有少数处于羊群边缘的羊会试图往外面跑,但这不要紧,因为牧羊犬会过去把企图离群的样赶回羊群;而牧羊人更为简单,控制好少数牧羊犬就够了。

就知识而言,这种社会应当是传统法家所提倡和希望看到的社会。所有人都要服从所确定的规则,人没有差别,只是符号、数字或者点;不管任何情形,一旦人偏离规则,就要受到惩罚,即所谓“严刑峻法”。根据这种认知,对政治来说,所有一切都是为了秩序;对经济来说,所有一切都是为了利益。

现代社会越来越表现为羊群社会。一部分操控技术的人越来越聪明。不难理解,世界范围内,高科技公司都在不惜一切成本招聘具有这种科技能力(无论是现实的还是潜在的)的人,因为有了这些人,公司就有拥有操控社会的能力,在竞争中胜出;但同时,大部分人则越来越趋向低智商和愚昧,并且愚昧得自己都不知道。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等各种技术的出现和它们之间的结合不仅促成人们越来越依赖高科技,并且也在快速“剥夺”人们的思考权力和能力。如此,大量社会群体被一轮又一轮地并且自愿地被“收割韭菜”的现象并不难理解。

“新冠社会”(COVID-society)正在常态化。现实社会虚拟化和虚拟社会现实化双向运动的必然结果就是“公共性”和“私人性”失去边界,传统社会的寿终正寝。自称为民主典范、以保护多元性和多样性为己任的美国已经演变成典型的“羊群社会”。各种基于意识形态、宗教、种族、利益等之上“部落格”层出不穷,它们互相激进化,互相对立,互相暴力。但这绝对不是法国学者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所观察到的“多元社会”和“公民社会”;恰恰相反,这些是“反多元社会”和“反公民社会”。这些“部落格”都具有同质性,都是通过同样的技术手段来组织的。在中间层,美国的高科技公司正在有效瓜分主权国家的政治权力。在这次选举期间,高科技公司集体封杀当时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言论尽管体现了它们自己所谓的“道德制高点”,但已经给各国政治人物发出了警讯。如何监管这些高科技公司已经成为美国政治人物的一个严峻挑战。可以预见,这会是一场恶战。在国家层面,特朗普俨然扮演了上述“牧羊人”的角色,仅仅依靠一个“推特”治天下。

« 上一页 2/4 下一页 »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