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手机离不开SIM卡。如果没有安装SIM卡,没有激活SIM卡,手机和iPod没什么太大的差别。你可以拿起手机连接到Wi-Fi、蓝牙,不过没有办法连接到运营商的移动网络。
eSIM技术完全可以替代SIM卡,它只是一块很小的电路,可以重复编程,电路植入手机、平板、手表及其它智能设备,然后就可以下载程序,挑选运营商。没有必要打开盖子或者弹出卡托,没有必要将卡装进手机。
与SIM卡相比,eSIM有一些优点,也有一些缺点。先说优点,eSIM不会占用空间。即使是nano-SIM卡,对于某些小设备(比如智能手表)来说还是太大了。有些手表很高端,要找到一片空间放置卡和卡托是一件麻烦事。正因如此,三星2016款Gear S2 Classic 3G智能手表才会引进eSIM技术。
eSIM还有一个优点:提高设备的防水能力。手机、平板的卡托的确可以与内部组件隔离,这样水就不会通过卡托进入机身,不过卡本身仍然会被水渗透,影响性能。如何不让水渗透呢?最好去掉卡托,这样设备的防水能力就会上一个台阶。
任何时候都能与任何网络连接
不必为手机装SIM卡无疑会给用户带来很大的便利,这才是eSIM的最大优势。没错,大品牌已经进驻手机店、超市、便利店,用户选择时很方便,不过到了eSIM时代,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用户可以在任何网络上使用任何品牌的产品。
用户甚至不需要用Wi-Fi下载运营商设置程序。每一张eSIM都会预先编程,可以通过多种蜂窝网络连接到运营商的服务,下载完整的软SIM卡。
从竞争的角度看,如果可以轻松更换运营商无疑能够刺激竞争。
在移动时代的早期,如果你想更换网络,必须放弃现在的手机号码;不论其它运营商的套餐多有吸引力,商务客户都不愿意放弃号码。没有人愿意更换SIM卡,如果是eSIM就不会有这样的烦恼了。
当我们去海外旅行时,如果想使用海外网络,没有必要在机场服务台前排队,也没有必要换卡。
SIM卡真的一无是处吗?不是的。它可以存储运营商设置信息,坚固耐用,而且很可靠。只要小心照看,我们可以随意更换网络。
更换软SIM卡真的很容易吗?还是让时间来告诉我们答案吧。某一天,如果你坐飞机来到洛杉矶国际机场,却发现自己的手机出于某个原因无法连接到运营商的网络,那肯定是一件烦心事。
大企业都在推广eSIM
早在很多年前,可以重复编写的eSIM卡就已经出现了,苹果还开发了专用软SIM卡,装进iPad,在某些市场推出。
2015年,三星、LG、微软、华为等制造商与网络运营商达成一致,同意建立一套行业标准,为eSIM扫清道路,正因如此,三星去年才会推出eSIM智能手表。后来苹果参与进来,让更多人认识了软SIM卡,它将eSIM放进手表,让更多人使用。
几天前,谷歌推出新智能手机Pixel 2和Pixel 2 XL,其中Pixel 2用到了eSIM技术。虽然运营商在标准方面“点了头”,不过并非所有运营商都已经部署。因为支持的移动网络很有限,Pilxe 2仍然配有nano-SIM卡托。
手机的体积还是比较大的,可以同时提供两种选择(也就是eSIM和SIM),不过行业正在朝着淘汰SIM的方向发展。
软件的功能越多,系统就会越有弹性。澳大利亚移动运营商已经修改后台,让iPhone与Apple Watch共用一个手机号码。